近日,中國IDC圈發布了《2014-2015年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報告數據顯示,未來三年IDC市場增速將穩定在30%以上,到2017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將超過900億元,增速將接近40%。
2014年是中國云計算和數據中心行業標準和規范正式落地的元年,在云計算方面,由工信部指導,數據中心聯盟和云計算發展與政策論壇推動的可信云認證已經通過三批認證。在綠色數據中心方面,2014年政府有關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強制標準已經落地。在網絡方面,工信部繼續推進寬帶中國戰略,成都、西安、武漢、沈陽、南京、重慶、鄭州7個城市的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工程已經全面投入使用,工程直接投資達29.2億元,建成網間互聯能力6676G,已經開通810G,超額完成全年擴容500G的目標,全國互聯總帶寬大幅增長近50%,達到2450G。同時,工信部關于IDC行業標準的制定也在積極推進,相關標準將陸續發布。以上這些政策的落地,標志著中國IDC市場將逐漸在云計算安全可控,數據中心綠色節能,網絡互聯互通的方向與世界先進國家接軌。政府這一系列動作,無疑為接下來國內IDC市場大跨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除政府支持外,互聯網用戶需求的不斷上升則為未來三年國內IDC市場發展提供了龐大的市場空間。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49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117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個百分點。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5.57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視頻、網購、支付等應用用戶數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4.33億,使用率為66.7%,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3.13億,增長率為26.8%。2014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61億,增長率為19.7%,我國網民使用網絡購物的比例從48.9%提升至55.7%。由此帶動的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2.17億,增長率為73.2%,網民手機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整體來看,互聯網的應用將更為廣泛,其中手機端的應用呈爆發性增長。未來IDC市場在互聯網用戶需求持續增加的趨勢下將保持穩步增長。
當然,國內IDC市場規模到2017年能夠超過900億,增速接近40%,在這過程中IDC服務商自身服務的不斷完善,技術的不斷創新也將是重要因素。
首先是技術層面,2014年,“天蝎聯盟”與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合作成立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進一步推動整機柜和微模塊技術的研發。整機柜和微模塊技術標準的完善給IDC機房帶來了挑戰,現有大部分IDC機房在電力、制冷和承重方面還難以滿足整機柜和微模塊的要求。隨著整機柜和微模塊的裝機量和影響范圍逐漸擴大,IDC服務商在機房改造成本方面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如何解決滿足客戶需求和降低成本之間的矛盾也成為IDC服務商值得思考的問題。在云計算方面,新興公有云服務提供商在技術和產品研發方面有較大的投入,而傳統IDC服務商由于技術能力有限,在云平臺和產品優化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基于開源軟件的二次開發和應用測試仍是各服務商在技術層面需要應對的主要方向。在硬件基礎架構方面,傳統x86架構和RISC架構針對云計算應用的優化仍是各芯片廠商的重點。實現底層硬件基礎架構優化、虛擬化和云平臺優化,以及上層針對不同行業應用的優化將是整個生態系統在技術層面面臨的重要挑戰。
其次是服務層面,2014年,傳統IDC服務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一部分專注于電商、游戲、視頻、金融等領域的IDC服務商有針對性向客戶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如針對電商促銷階段的網絡擴容按需付費和SLA保障,針對游戲和視頻廠商的網絡節點優化,針對金融行業的高電定制化服務和安全服務優化等。未來是否能夠為細分行業提供有差異性的服務是決定IDC服務商競爭力大小的關鍵因素。
結合市場大環境來看,隨著國內云計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用戶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持續增加,IDC市場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保街道桃花路1號 版權所有©深圳市網盛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06087552號